一个华人和他在西方世界创造的“上流社会” | 翟永明专栏

 有文,有识,有趣——凤凰副刊

周先生最痛恨别人说:中餐是廉价而没有品味的。他说中国美食最为博大精深,是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饮食,都不能比肩的。图为周先生和前妻Tina Chow的女儿China Chow。

麒派.画家.美食

文| 翟永明

翟永明,著名诗人,凤凰读书专栏作者

好几年前,我和朋友一起去参加“Mr.Chow”新餐馆的开张派对。Tribeca是位于纽约下城的新时尚地区,许多演员和媒体人士,都居住在这里。新开张的“Mr.Chow”就座落于此。

“Mr.Chow”是Michael Chow的中国餐厅名字。Michael Chow是周英华先生的英文名字,周英华先生是中国京剧表演家、麒派大师周信芳先生的儿子。三个与中国有关的名字、加上三个与时代潮流息息相关的城市,造就了一个有关中国文化的传奇故事。Michael Chow的餐厅共有三处:伦敦、洛杉矶、纽约。每一家“Mr.Chow”都是那个城市时尚和艺术的标志性场所。

乍  ,“Mr.Chow”的装修风格,是西洋和中国风格的结合:典雅、高贵且时髦;餐馆外观粗野,保留了这个地区的原生态的风貌。一条L形的廊台,围合了餐厅。自由开敝的门,既让内外贯通,八面来风;又可以让过往行人,一窥里面的浮华世界。一幅安迪·沃霍亲手绘制的周先生的肖像,悬挂在餐厅正中。一组好莱坞著名演员克里斯托弗·沃尔肯的画像,则出自美国著名艺术家朱·斯纳贝尔之手(我最近才知道,我所喜爱的电影《日落黄昏前》,正是斯纳贝尔导演的)。

安迪·沃霍尔为周英华先生所绘肖像及Mr.Chou餐厅内景

周先生的设计思路,是通过一双顾客的眼睛,进入餐厅。他总是以一个有品味、细致、独到的他人的眼光,来设计自已的餐馆。因而他的设计,总是让人熨贴和舒心的。哪怕你并没有注意观看,你的身体,也能够体会到那些细节。这样的设计,不分巨细,体现在餐馆的各个角落。比如:他自已亲自挑选了餐椅,一种有中国风格的圈椅。最精彩的部分,是椅背的高度。它和餐桌的高度相同,这是考虑到人未就座时的视觉效果。你会觉得这椅子是餐桌甚至是这房间的装饰的一部分,而不是一眼望去只看到突兀的椅背。椅背和椅腿是弧形的,为了不跘到客人的脚。

与在西方的大部份中国餐馆不一样的是:“Mr.Chow”用的是最好的瓷器作餐具;请的最英俊的意大利侍者;铺的是浆得挺括的雪白桌布;布置的是最考究的灯光;满墙挂的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。周先生最痛恨别人说:中餐是廉价而没有品味的。他说中国美食最为博大精深,是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饮食,都不能比肩的。因此,他一定要把中国美食中最精华的部份,以最美的方式,介绍给世界,这是他毕生都在作的事情。说到这里,是不是很像一个爱国老华侨的故事?

确实,连周先生的成长经历,也好像是一个这样的传奇经历。现在在国内,说起Michael Chow来,中国人大都不知道。但说起他的父亲周信芳先生,老一辈人听来如雷贯耳。正是坐在这家新餐馆中,我想起在很小的时候,看过由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——《周信芳的舞台生活》。周信芳是与梅兰芳齐名的中国京剧表演大师,他七岁成名,在变声期后嗓音变坏,显得沙哑低沉。然而周信芳利用有限的自身条件,独创了唱腔古朴沉郁、道白苍劲铿锵的麒派表演艺术。麒派艺术影响广泛,已超越京剧老生艺术本身,扩展到其他剧种,甚至电影、话剧等领域。我的朋友李中茂,就酷爱周信芳的《徐策跑城》,每至酒酣微熏,就要来上一段。

作为周先生的次子,周英华先生十三岁时,被父母送到英国读书。1952年,是一个敏感年代。显然周先生的父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他从此再也没见过他的父亲。十三岁就离开祖国,而且,人为地被切断了与家乡、父母、母语的联系,使周先生彻底变成了一个国际化人物。他的经历也变得有趣:童年长于中国,少年接受西方教育,青年时代活跃于西方文化的中心。周先生秉承了父亲的艺术天份:他当过画家,学过建筑,搞过设计,拍过二十多部电影。他更愿意被认同为艺术家,而不是仅仅被当作一个餐馆老板。尽管他的餐馆,实际上也已成为一个象征,被《纽约》杂志称为“时尚到极致的帝国”。事实上“Mr.Chow”更象一个文化沙龙、一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俱乐部、一个全球时尚人物都会前去光顾的大舞台。

那天,周先生告诉我们,他正在制作一个“名人明信片”,上面记载了到他餐馆用过餐的所有名人,有一千一百人。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名,登上这一名单——一份独特的名单。上面有很多人是他的好朋友。如现在已成为美国“当代英雄”的著名艺术家安迪·沃霍,从年轻时候,就是“Mr.Chow”里的常客。周英华很聪明地免费让他用餐,餐费则由他的作品换取。用同样的方法,他在那个年代,收藏了一大批日后成名的大艺术家的作品。与他同时期的著名艺术家朱·斯纳贝尔,在一段时间内,几乎天天都去他的餐馆,他说:“我在他的餐馆中长大,我们在那儿,就象是经过一个成人礼”。据说约翰·列侬的最后一顿晚餐,也是在他的餐馆中用的。现在,这些在艺术史上各有位置的艺术家的作品,挂在墙上,使得这间餐馆,更让人瞩目。艺术家和演员,是最受欢迎的客人。因为周英华本人,就长期属于这两个圈子。

周先生和韩裔夫人、女儿。

现在,模特儿和时装界的宠儿们,也加入了这个圈子;因为他的太太艾娃(Eva Chow)是一位著名的韩裔时装设计师。他们两人拥有共同的时尚世界和“同一文化”(这是艾娃所强调的:“我们要共同成为‘东方人’”。)他们用自已的方式和自已的艺术,来向世界展示“最高标准”(周先生常用语)的东方文化。像所有生活在国外的华裔中国人一样,周先生对自已的文化记忆,非常敏感。他对我说起关于“中国城”的英文名称之事。他说:在西方,一般把唐人街,都叫CHINA TOWN,但这个英文词,无论是从语言上来讲,还是从历史背景来讲,都是非常不恰当的,是带有歧视性的。不幸的是,中国人基本上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。

我临走告辞时,周先生再次对我说到:请你有机会一定要把这段话,写在文章中:“中国人”的歧视性叫法是“CHINA MAN”;正确的叫法是“CHINESE MAN”。“中国城”的歧视性叫法是“CHINA TOWN”;正确的叫法应该是“CHINESE TOWN”。

此后很多年,周先生都在一面开餐馆,一面发展他的艺术,他说:“无论获得多大的成功,心底里总有一块唯有绘画才能填补的空缺”。2012年,他再次拿起画笔,进行创作。去年,他首次回国,在上海举办了展览。此时,他自名为“麒派画家”,周英华的创作受美国抽象艺术家杰克逊·波洛克绘画自动化、任意化、即兴化的表征,又结合了大写意的中国元素。当然,据他说:受父亲艺术的影响,他的画面背后,也有京剧器乐节奏和表演动作的韵律。其实,直接影响他的是杜尚“现成品”的概念。他使用的材料除了成堆的颜料,还包括上千根订书钉、放在塑料袋中的美元、银箔、渔网、厨房用品等。

我还记得在“Mr.Chow”的开张派对,我所看到的,正是一幕有着中国传奇背景的电影画面:满屋倩影摇动,华彩丽服,耀人眼花。自助餐是周英华先生精心安排的中国菜肴,有我熟悉的春卷,和不熟悉的酱烧野牛肉。前厅里,乌玛·瑟曼笑对一片铺天盖地的闪光灯,周围掺杂着一群似曾相识的艺人面孔,时不时地有导演、制片人与周先生打招呼。现场的乐师奏出的音乐,充满了最新最hi 的流行元素。

那些穿着化妆都透着诡异炫酷的模特儿们,穿梭在人群里。忙着应酬的周太太艾娃,戴着自已设计的别致项链,点染出一份非常好莱坞式的气氛。在我的邻座,刚刚落桌的的是当年奥斯卡影帝杰米·褔克斯,如此近距离看过去,他的眼睛比其他人的显得更加明亮。


加载更多>>
责任编辑:hnnew014

财经

更多>>

印度智能机行业:把中国走过的路再走一遍

似乎没有什么地方的手机厂商能像国产这样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,从蛮荒时代的学步儿童,几年间就成长到主导世界智能机行业的巨头企业,绵延 [详细]

最近更新

更多>>